白癜风可不可以根治 http://pf.39.net/bdfyy/zqbdf/170908/5683025.htmlRosenbaum医生于年首次将室上性心律失常时发生的束支间连续跨室间隔的隐匿性传导,并引起一侧束支持续功能性阻滞的心电现象命名为蝉联现象。
一
定义广义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是心室以上起源的心动过速,主要包含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房颤、房扑及交界性心动过速。蝉联现象是指一侧束支传导情况依赖于另一侧束支传导情况的现象,又称之为依赖现象。
二
蝉联现象心电图特征分类1.束支间蝉联现象分为右束支蝉联现象(也称右束支传导阻滞型蝉联现象,图1)、左束支蝉联现象(也称左束支传导阻滞型蝉联现象,图2)。图1.右束支蝉联现象。图2.左束支蝉联现象。2.交替性连续性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室上速时,交替性连续性束支间差异性传导的心电图表现为,从右束支传导阻滞型突然转变为左束支传导阻滞型蝉联现象;反之亦然,其中有一正常传导的搏动分隔开。图3.快速房颤时交替性左右束支蝉联现象。
三
可能发生蝉联现象的心律理论上各种室上性心律均可能引起前传蝉联现象。(1)窦性心律,伴有心率突然增快或变化时;(2)房性心律及心动过速,包括自律性房速、折返性房速、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3)交界区心律和心动过速;(4)心房扑动;(5)心房颤动;(6)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7)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四
蝉联现象产生的条件1.激动传导方向上出现传导速度及不应期不同的两条径路;2.基础心率突然增快或发生早搏;3.基础心率突然增快或发生早搏时,一条径路的有效不应期长,提前的室上性激动下传时遇到其有效不应期而发生功能性阻滞,或两条径路间的不应期或传导速度相差40ms以上;4.激动沿不应期短的径路下传时,同时还存在向对侧径路发生的隐匿性传导。
五
室上速导致蝉联现象的可能机制
当快速的室上性激动经正常房室传导系统下传时,由于一侧束支不应期长或其他原因发生功能性传导阻滞而不能下传,激动在沿一侧束支下传的同时发生了跨室间隔向对侧束支的隐匿性传导。当随后的室上性激动再次下传到束支时,依然沿前次能够下传的束支下传,而对侧束支此时处于前一次激动跨室间隔的隐匿性传导后的不应期中,继续出现功能性传导阻滞。以此类推,可以解释连续出现宽大畸形QRS波的发生机制。
六
鉴别诊断
快速型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室内差异性传导与传导系统的相对不应期有关,QRS波多为典型的右束支阻滞型,房颤的R-R不规则,传导系统各个束支分支的相对不应期随之变化,较长的R-R间期后,相对不应期略有延长,若相继出现R-R间期较短,则QRS波便会落在某侧束支或分支相对不应期,极易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
七
结语蝉联现象常见于左右束支之间,房室结快慢径路之间,预激旁道与房室传导系统之间。不同部位发生的蝉联现象的机理相同,即激动前传时,一条径路处于不应期而发生功能性阻滞,激动沿另一条径路下传,激动下传的同时向阻滞的径路产生隐匿性传导,引起该径路在下次激动到达时再一次发生功能性阻滞。当心电图出现这种一侧传导径路下传并向对侧径路连续隐匿传导,使之发生持续功能性阻滞时,蝉联现象的诊断则可确立。作者介绍
林明宽,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心电生理介入,曾在中医院进修一年。目前担任《心血管病学进展》、《广东医学》、《实用心电学杂志》、《重庆医学》杂志、《中国医药导报》审稿专家。担任海南省绿色电生理联盟常委,海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心律失常委员会委员。
参考文献1.张克宁,方爱娟,彭钰.交替蝉联现象的动态心电图分析.临床心电学杂志,24(6):-.2.赵东华.蝉联现象的发生机制及其心电图特征.山东医药,47(17):98-99.3.*宝晨.常见心电现象和重要概念.现代电生理学杂志,19(2):-.4.郭继鸿.蝉联现象.临床心电学杂志,8(3):-.往期回顾干货丨R波递增不良,究竟是咋回事?干货丨间歇性预激,是怎么回事?干货丨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及急诊处理要点进展丨运动与房颤,二者关系细分析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